国家文物局:要重点培育10~15家代表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时间 • 2025-11-04 12:07:55
科技
保护
规划
文物

日前,国务院审核通过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1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这份规划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根据规划对于文物人才队伍建设,要从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人才活力、机构队伍等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要重点培育10~15家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夯实藏品保护管理。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

李群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国家文物局主持起草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过去的文物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都是以部门规划的形式出现的,“十四五”文物领域规划第一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据介绍,“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几个特点。

一是保护第一。健全系统高效的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实施全要素资源登记,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探索推行有关制度,积极推进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二是推动“五业并进”。针对古遗址古墓葬、文物古迹、革命文物、馆藏文物、社会文物这5类资源,系统部署保护研究利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对古遗址古墓葬要加强考古研究,落实考古前置制度;对文物古迹要加大保护力度,不断改善保存状况,处理好与城乡发展的关系;对革命文物要在保护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管理好、运用好,使革命文物的重要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博物馆要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活力,重点培育10—15家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夯实藏品保护管理;社会文物管理服务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提升文物鉴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文物进出境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力度。

三是科技人才双轮驱动。规划设置了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提出了一些突破性举措,并在重要的业务板块设有专节或专门内容来阐述科技创新在本领域的强化和应用推广,从而切实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关于文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从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人才活力、机构队伍等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

四是国内国际双向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风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五是多方协同凝聚合力。坚持党对文物工作的全面领导,调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加强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来共同推动,健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