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脱贫人口如何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乡村振兴局:从三方面促进增收
有专家称,农村1亿多新的脱贫人口可能是未来的中等收入消费主力,如何让新的脱贫人口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4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表示,将从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三方面实现脱贫到中等收入的跨越。他指出,农村1亿脱贫人口进入中等收入,他们在消费和产业发展方面,将会释放巨大潜力。为稳住脱贫人口收入的基本盘,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今年确定了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的目标。
在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方面,夏更生介绍,要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体验、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他强调,要突出抓好消费帮扶,“通过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地里长的、家里养的都进入了盛产期。基于此,可以通过消费帮扶,使他们的收成变成收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在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方面,夏更生表示,今年国家确定了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的目标。主要是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打通外出务工大循环,畅通就近就地就业微循环。对于外出务工,他介绍,主要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点对点帮扶的措施帮助务工增收。对于就近就地就业,主要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使一部分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此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脱贫群众就业升级版,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也是很重要的点”,夏更生强调。
在创新创业促进增收方面,夏更生表示,广大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有许多增收致富的渠道和机遇,是创新创业的新天地。有关部门将不断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的生态,鼓励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通过创业增加收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的培育,促进乡村创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