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去年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5.9亿元
3月3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发布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监督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高检检委会专职委员宫鸣提到,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6.9万件,同比上升12.3%。其中,民事立案2万件,占立案总数的12%;行政立案14.9万件,占立案总数的88%。通过办案督促修复被损毁林地、耕地、草原、湿地面积共43万亩;督促修复被污染土壤47.8万亩;保护河道9千余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5.8万亩;处理固体废物420万吨;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5.9亿元。督促查处销售、收回流通中的假冒伪劣食品48万千克、假药和走私药品1400余千克。
▲宫鸣
“总体上看,2021年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宫鸣介绍,办案量稳步上升,公益保护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突破10万件,达到11.3万件,2019年为12.7万件,2020年为15.1万件,2021年为16.9万件。
宫鸣提到,持续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中之重,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8.7万件,占立案总数的51.6%;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3万件,占立案总数的17.5%;两个领域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的近七成。
新领域不断拓展,办理公共安全、特殊群体利益保护等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5万件,占立案总数的26.7%。此外,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保护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0.7万件,占立案总数的4.2%。
宫鸣表示,2021年,检察机关深化对“跟进监督”理念的认识和运用,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把“回头看”嵌入公益诉讼常规办案流程,从诉前程序到提起诉讼再到裁判执行,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持续跟进,确保每个环节都求极致、每起案件都有实效,并对已办结重点案件一定时期整改的巩固情况,再次抽样“回头看”,努力把公益保护做实、落实。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