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部署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等措施,专家:为政企双方减负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措施,规范权力运行,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监管更加公平有效。
1月5日,对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部署的以上两项措施,让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更为科学、更为精准、更为规范,有利于建立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专家:有效推进依法行政,改善营商环境
国常会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有利于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信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会议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
会议要求,一是各省、市、县在今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其中。各地编制清单的基本要素应相对统一,推动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凡上级设定、本地区实施的事项及其基本要素,各地在编制本级清单时不得超出上一级清单范围。
二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依照清单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要公开透明,使企业形成明确预期。对清单内行政许可逐项制定实施规范,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布,执行中不得增加附加条件或限制。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对以各种名义变相设立的行政许可一律予以清理,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
三是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对列入清单事项逐项明确监管主体、重点环节、监管规则和标准等。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公众健康以及潜在风险大的领域实行重点监管。
四是提升服务效能。在实施行政许可中,推行告知承诺、集成服务、一网通办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针对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系统化程度、规范化程度、科学化程度、覆盖面进一步提升。
“清单出台以后,企业对于一些事项是不是要审批,到哪审批,审批什么,对于企业家来说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竹立家说。
竹立家同时还指出,对于政府来说,监督把关的界限也更清楚了。因此,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能够有效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政府的依法行政。
竹立家认为,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依法依规落到实处。从以往的实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变形、扭曲现象,所以强化督查和问责力度才能够让好政策更好地落实。
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专家:为政府和企业双方减负
此外,国常会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依法依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应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
对于如何推进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国常会也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要科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及时归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一视同仁的要求,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分类。
二要运用分类结果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乱作为、任性执法。对低风险企业合理降低依法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或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依法有针对性加大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等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前提下留出发展空间。
三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及早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适时对企业进行提醒,前移监管关口,化解风险隐患。
对此,竹立家认为,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这次会议一个突出的亮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建成后,可以把监管重点要放在经营不良的企业,减少对运转良好、遵纪守法企业的过度干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之前,“可能今天来做税务检查,明天来做环保检查,后天来做诉讼检查,企业也疲于应付。”竹立家说。同时,为了维护良好的信用,企业也会努力地依法运营,依法服务,依法生产。
竹立家还指出,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后,一方面政府的工作量会减少,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督会更精准。因此,这对于政府和企业双方来说都是减轻负担。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特约记者胡伊文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