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让中小学生睡好觉,教育部通知能否管住家长的焦虑?

时间 • 2025-11-12 00:07:44
问题
小时
睡眠
学生

怕就怕学校课业负担再轻,家长也会自我加码,加大作业量,加大课外补习,向睡眠要时间,否则就担心敌不过竞争。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睡眠通知”),明确提出3个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这条新闻在今日引发公众热议。

作为教育的“疑难杂症”,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其实,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又明确要求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对比可知,这次“睡眠通知”中更刚性的表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

概括起来大概有三个途径,一个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按照个人理解,也许可以让(有需要的)中小学生戴上睡眠监测设备,连接到网络平台,睡得怎么样后台一清二楚;二是将学生睡眠纳入“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睡眠不好,学校领导将被问责;三是设立举报电话或平台,如有影响睡眠的问题,可以举报。

如果上面三条措施落到实处,那么说明睡眠问题的确引起了高度重视,有了实际的操作路径。学生睡觉要么在家,要么在学校。要把睡眠这么私密的问题摸排清楚,合规安排,在寄宿制的学校里其实最好实行。因为集中居住,校领导可能被问责、被举报,“睡眠通知”更容易得到执行。

真正难管的是在家睡眠的学生,而最难管的是家长。

现在各地次第实施“摇号入学”,争夺“好小学”“好初中”的劲头有所减缓,但小学和初中最终还得面临中考。以笔者为例来说,当年换学区房,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我都不十分上心。我的想法是,等孩子上到高中,懂事了,自然知道刻苦学习,那时候再跟孩子共同奋斗。但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比我家孩子大的大学同学正告我,现在中考只有一次机会,只有约50%的初中生升高中之后,我立刻就慌了神。因为只有一次机会,且这次机会正好在孩子青春期最不稳定的时候,你不能不做很多手准备,务必从小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把成绩搞得好好的,到时候才有应对不可预料的青春期叛逆、考试发挥失常的本钱。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哪怕学校课业负担再轻,家长也会自我加码,加大作业量,加大课外补习,向睡眠要时间,否则就担心敌不过竞争。甚至在一些过于焦虑的家长那里,学校课业实际上已经沦为“副业”。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段话刷屏。他说,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家长而言,分数仍是基础性目标。因而在睡眠问题之外,还要缓解竞争的焦虑,扭转唯分数的追求。否则对于这种局面,即便戴上手环,校长也管不过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任大刚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