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个记者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是见证者和记录者
过去,人们调侃说:“世上最在乎重庆的是成都人,最在乎成都的是重庆人。”如今这句话依然作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成渝已是“自己人”。而最在乎的成都和重庆的除了彼此,还多了记者。
红星新闻记者丨钟茜妮
实习编辑丨向财霞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划圈”以来,我和同事们成了这个圈里最热忱的粉丝和最忠诚的记录者。2020年9月,由红星新闻和上游新闻组成的“双城新发现”报道组互访重庆和成都,从设施的互联互通、企业的互利共赢、民心的相通相连等方方面面去嗑CP。
在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报道团将目光投向两江明月湖和天府兴隆湖,水波潋滟的背后是舞动着的科技创新;在重庆渝中区、成都青羊区,两座城市文化历史的“母城”,报道团都感叹于文化创意、数字经济让旧城变年轻;在重庆铜梁区、成都东部新区,重庆西拓、成都东进的主战场,报道团感受到了东西吸引的磁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尽是两座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渊源深厚的城市唱出的“双城记”。
▲成都
越是深入探访,越能感受两座城市在产业特色、文化气质上的不同,巴崇刚武、蜀好文雅。长江奔腾,冲刷出重庆的率性火爆;雪山沉静,涵养出成都的细腻温柔。但“入圈”以来,两座城市成为川渝合作框架下最亮眼的一对“双子星”。采访中,没有听到双城的较量,最常听到的,反而是两地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对另一座城市由衷的赞赏,“应当向对方学习”。
近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每一步成长,我们都是见证者。从最初民间的酝酿建言,到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首提;从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到时隔一年后规划纲要的对外公布,我们看到了这个“圈”从白纸作画到蓝图绘就。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渝中线高铁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四川重庆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我们看到这个圈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重庆
我们在见证和记录,我们也在观察和思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冲刺中国经济版图“第四极”?如何解决“中部塌陷”?成德眉资同城化,如何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分离?我们与专家对话,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问题和路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与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四大主流媒体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特别策划,通过一组深度观察和一场线上论坛,以专家之视野、企业之实践、地方之探索、媒体之视角,探寻“十四五”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一个样本,放在全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视野中来观察,期待给出新的思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谋划和建设将是恢弘的史诗,必须以更宏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来丈量,如今只是开篇。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后续的书写,期待更多人“躬身入局”。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