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活动独具特色,抱娃男子扯住龙身与护龙队起冲突,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在热闹的活动中,一名男子抱着孩子靠近龙身,遭到数名舞龙人员的脚踹围殴。2月20日晚,有网友曝出广西宾阳特有的春节活动舞炮龙活动中,出现护龙队员与围观群众起冲突事件,引发网友关注。
网曝抱娃男子宾阳炮龙节上遭护龙队员围殴
事后多人被警方带走
2月21日上午,有网友连续发布几段视频,反映了20日晚发生在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上的一幕。
网传视频显示,在热闹的舞龙现场,多名光着上身、身着黄色裤子的壮年男子正舞动着一条巨龙,周围不少围观群众纷纷点起鞭炮扔向巨龙。此时,一位怀抱孩子的男子靠近巨龙,一把扯住龙身,一名舞龙壮汉试图将其驱离龙身,但男子没有第一时间松开龙身。
随后壮汉将男子及其怀抱中的孩子一起按在地上,瞬间跑过来数名壮汉,围着抱孩子男子猛踹。在另一段视频中,一辆警车停在一栋建筑的门口,有警察站在门口,先后有至少6名光上身、着黄色裤子的壮汉从门内走向警车。
网传信息称,打人者系炮龙活动的护龙队队员,舞龙对当地人而言类似竞技,护龙队要保护龙不被破坏。而被围殴男子及其怀中孩子伤情不明。事后打人者被警方带走。
现场目击者称可以摸但不能扯住不撒手
护龙人劝阻未果导致
网传视频引发广泛关注,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对被打者的同情,尤其是怀中的孩子,“别人不懂,最多不尊重习俗可以劝拦,打人就是不对,知法犯法,仗势欺人,该抓!”
然而也有目击网友讲述了当时的情况。这位网友称当时他就在现场,是那个大人带着小孩去扯,而且上面还有炮在燃着,那个护龙人想把人抱出来,他也不撒手一直扯着,“等会龙头被扯下来砸伤人怎么算,所以那个大人也是没规矩。”这名网友表示,他当晚摸了龙头,摸了龙尾还有龙肚子,也没见挨打,这么多人摸了又钻龙,都不见挨打,有规矩不能扯。
另一名当地网友也表示,不要去抢龙身上的东西,包括龙珠、龙须、龙鳞等,因为炮龙对宾阳人来说是竞技,是勇敢的传承,最后看哪条龙舞得最久,护龙队就是为了保护龙不被人恶意拉扯破坏,可以用鞭炮炸,炸多少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上手去扯龙。这位网友表示,为了避免外地过来的朋友不了解情况引发冲突,请千万要遵守这一条,还有注意避免踩踏不要穿易燃之类的羽绒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关注到,在网传视频中,除了抱孩子男子被打之外,还有一名戴帽子的年轻男子遭到护龙队驱离。
当地警方正在调查之中
官方称会通报此事
据了解,宾阳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流传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举行。
宾阳舞炮龙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历史渊源的悠久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性、民众参与的积极性等特征,不但具有独特的中华龙文化研究价值,也具有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2008年6月7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申报的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三个部分。舞炮龙是炮龙节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开光、舞龙、舞炮龙、送龙等活动。正月十一晚的七时整,在庙宇或社稷之处为炮龙开光;炮龙以龙珠、龙牌(龙灯)、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火把灯)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火铳队则负责燃放火药增加龙随云腾而起之势;“舞炮龙”即以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并认为炮龙节蕴含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及喜添贵子之意。炮龙舞到村头街尾,舞龙队集中到既定地点,由会首举行传统送龙仪式,然后生火将龙焚烧,送龙升天。
宾阳人对鞭炮有特殊的感情,认为鞭炮代表“红火吉利”。炮龙节当晚所燃放的是特制鞭炮,称为“龙炮”,为当地炮龙节特产。每响“龙炮”装药不超过0.02克,因此威力有限,即使在皮肤上炸开,也只能形成皮外伤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就该网传信息采访宾阳县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局还在调查之中,官方会正面通报此事。这名工作人员称,在该活动中,围观群众可以触摸龙身讨个吉利,但不能冲抢龙身上的东西。而宾阳县政府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该事件一切以当地官方通报为准,未就此事给出具体答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何南编辑李智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