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访:我国预计年底前完成至少70%的目标人群接种!
应对疫情防控,是关乎人类发展的大事,也是全球治理的紧迫课题。 新冠疫苗研发数量与速度居世界前列,两款灭活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向全球供应超过3.5亿剂…… 消除“免疫鸿沟”,全力推进世界人民生活回归“常态化”,新冠疫苗的“中国速度”背后,彰显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总体进展如何?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国际合作?疫苗在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怎样?下一步还会有新型疫苗问世吗?…… 答:我们坚持早部署、多路线,在2020年2月就成立专班部署疫苗研发,我国新冠疫苗研发速度与数量始终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疫苗研发数量居世界前列的同时,研发速度也创下纪录。新冠疫苗研发项目从启动,到全球首个开展临床研究,仅用时2个月;到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疫苗紧急使用,仅用时4个月;到我国历史上首次开展疫苗境外Ⅲ期临床试验,仅用时5个月;到获批附条件上市,仅用时11个月。 2021年6月6日,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陈席元摄 答: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传染病大流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行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我国新冠疫苗已供应国外超过3.5亿剂,包括向80多个国家捐赠,向40多个国家出口。2020年10月,我国宣布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承诺供应1000万剂疫苗,2021年5月7日,国药中生北京所灭活疫苗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后,6月1日,该所第一批供应COVAX疫苗下线。 我国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使用等方面均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发方面,部分疫苗研发单位已经与阿联酋、巴西、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20余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生产方面,部分企业生产的原液已运往巴西、印度尼西亚、埃及、阿联酋、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并启动境外分包装工作。 面对肆虐的疫情,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践行“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的庄严承诺,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1年6月1日,北京,国药中生北京所供应COVAX首批新冠疫苗下线。新华社发 答:由于境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要准确统计真实世界保护率并不容易,但有两个案例可以介绍。智利卫生部曾宣布,截至5月16日,该国接种科兴灭活疫苗约1325万剂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二剂接种14天后,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65.3%,预防住院治疗的有效率为87%,预防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有效率为90.3%,预防感染所致死亡的有效率为86%,考虑到当地变异株流行,提示我国疫苗对变异株可能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效果。 6月1日,科兴发布了在巴西塞拉纳市开展新冠疫苗试验“S计划”的初步结果。该市4万多人中,90%以上的成年人完成了疫苗接种。结果显示,虽然周边地区疫情仍然严重,但塞拉纳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95%,有症状的病例数下降了80%,住院人数下降了86%。此外,疫苗接种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青少年也起到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 Ⅲ期临床试验也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国药中生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保护效力分别为 答:3月24日,中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的“日报”制度。5月以来,疫苗接种进入“加速跑”,目前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7亿剂次,中国疫苗被世界上更多国家认可与接受。近日发生的本土病例提示, 为了便民利民,推进全人群接种,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齐头并进;重点行业人群、重点单位人群、重点地区人群一扩再扩,都是为了尽快满足大家需要。 在这场疫苗接种的“大考”中,医务人员贡献卓著 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完成 2021年5月29日,上海,旅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临时疫苗接种点向医务人员咨询。 新华社记者黄安琪摄 答:第一,我们积极推进新冠疫苗后续相关研究,包括真实世界研究、免疫持久性研究等,为疫苗进一步大规模使用提供参考。 第二, 第三,积极推动更多疫苗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推动更多疫苗上市,形成更大的产能,最终目标是加大疫苗供应量。 第四,鼻喷疫苗也是我们最早布局的技术路线之一, 第五,我国新冠疫苗使用人群已覆盖18岁以上,接种者年龄最大超过了100岁。 第六,我们也倡议,世卫组织能根据全球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对新冠疫苗进入紧急使用清单的规则适时作出调整。比如,对于动物实验、Ⅰ/Ⅱ期临床试验效果很好,生产也完全符合GMP标准,就应该考虑豁免Ⅲ期临床试验,以中和抗体作为替代指标,这样能大幅度提升疫苗的供应量。 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全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