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婚礼,她改期了!隔离点里的每位志愿者,都藏着感人的故事
从5楼往上,每层楼道都贴了写了“隔离区域禁止通行”的封条,隔离人员被安排在了单独的房间里;大楼只开放一部电梯供医务人员通行,他们每经过一次,都会进行全身消毒……11月7日上午,成都东部新区临时隔离点持续着严格的管控措施,现场秩序尽然。在这个隔离点工作的人群中,除了成都东部新区的医务人员,还有从成都其他机构前来增援的志愿者。他们的背后,藏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为了当上志愿者,他暴露了“隐藏技能”
11月7日中午12点,吕锡勇完成了当天第一轮消杀任务,脱掉了密封的防护服,消毒完毕,回到休息室,打了个盹。从6日晚上到达隔离点后,他和其他志愿者只休息了不到4个小时。
与10多名负责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和场所消杀的医务人员相比,吕锡勇看起来并不“专业”——他是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的一名驻村干部、农工党成都市委工作人员。
但是,他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我去,我可以做核酸采样和场所消杀。”
采样和消杀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医务技术,因此,起初组织上并未同意吕锡勇的申请。他这才讲出自己的“隐藏技能”——原来,他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曾经在医院工作。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吕锡勇还特地拿出了曾经的从医证明,随后成功加入到成都东部新区隔离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重操旧业”,吕锡勇一点不生疏。从11月6日晚开始,他同别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一起,为隔离人员进行了核酸采样,保障隔离点工作有序开展。
“在紧要关头,多一个人就多节约一点时间,我也学过医,疫情防控应该派上用场。”他说。
▲成都东部新区临时隔离点的志愿者。
她将婚礼改期,一心在隔离点当志愿者
11月15日,是25岁的宋小花回老家举行婚礼的日子,算一下时间,还有一周就到了。
但是,这个婚礼,她改期了!
11月7日中午,在成都东部新区隔离点工作了一天一夜后,宋小花脱下防护服,露出青涩的脸庞。“已经跟老公和家人说好了,等这次疫情过去,我就回老家办婚礼。”
嘴上说得轻巧,但背后是巨大的付出。宋小花说,按照她老家的风俗,选定了婚礼的日期就不便更改,而且,老家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允许喜事简办的。“但听说我要去干的工作后,双方家人都很理解我。”
宋小花来自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交大分院。11月6日,她和医院另外4名同事一道,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成都东部新区临时隔离点,进行核酸采样和场所消杀工作。同行的医务人员何涛说,在来之前,院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劝小花,让她安心回老家结婚,但她一定要跟大家一起来。“从目前的情况看,隔离点的医务人员在做完15天的工作之后,还要进行7天的隔离观察。”
宋小花很坦然:“好事不怕晚,我现在就想安心地在隔离点做好工作。”
“怕也要上,我们是医生”
在成都东部新区隔离点的医务工作志愿者中,21岁的陈风良是年龄最小的一员。今年2月,他才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交大分院正式入职。
第一次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陈风良自称心里还是有个坎儿。但后来在与隔离人员的接触中,他感觉到每一个人都不容易。“特别是年纪大的人,一个陪伴的家属都没有,如果我们表现出害怕、冷漠,那隔离人员会更加困难。”
从11月6日晚开始,他和同事轮班为陆续到达的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大家三班倒,保障隔离点所有医疗工作不断档”。
一天下来,陈风良已熟练了掌握了隔离点的工作流程,不再有起初的担心和害怕。“怕也要上,我们是医生”!
红星新闻记者逯望一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