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0年共办案187034件 同比下降12.9%

时间 • 2025-11-03 21:23:35
犯罪
办案
未成年人
检察机关
安全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30日至2月2日在成都召开,会议为期4天。1月30日上午,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键代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据悉,2020年全省检察机关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87034件,同比下降12.9%。

刑事检察提质增效,办案147058件,同比下降11.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82.4%,同比增加33.5个百分点;确定刑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率96.7%,同比增加6.6个百分点。

民事检察提档升级。办案7275件,同比上升42.3%;提出监督意见2777件,同比增加1倍,法院采纳率92.7%,同比增加9.4个百分点。公益诉讼检察成效明显,办案6687件,提起诉讼693件,同比上升55%。

两手抓!

护航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冯键介绍,全省检察机关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基础上,积极推行非接触办案模式。9052封群众来信全部7日内回复,12309检察服务热线成为群众遇事找法的重要选择。充分运用互联网视频通讯系统,远程提讯、会见、出庭、监督刑罚执行等6250件次,确保工作不受影响。

切实维护防控秩序,依法办理抗拒疫情防控措施、利用虚假信息网络诈骗、制假售假等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511件。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安全,起诉暴力伤医、聚众扰医等涉医犯罪21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起诉612人。全面研判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等因素,对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坚持“少捕慎诉慎押”,依法不批捕186人(其中,对监察机关留置后决定不捕6人),不起诉304人,稳定就业岗位3万余个。对1441件涉民营企业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提出监督意见,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挽回损失。4起案件入选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

协力推进反腐败斗争

在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全省检察机关对1688名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及家属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省检察院检察长接访时发现,被害人陈某某生前独自抚养的两个女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迅速协同市、县两级检察机关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开展司法救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该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十佳国家司法救助案例”。

检察机关牵头与省法院、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工作协作机制,联合省生态环境厅会签工作意见,推动形成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犯罪合力。牵头6省(区、市)深化检察协作共护长江生态,推动川甘青3省司法机关协力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确保出川清水向东流。坚决执行长江10年禁渔计划,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同比增加1.2倍。

依法协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办理监委移送审查起诉案件973人,提起公诉940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人、厅局级干部28人,依法办理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受贿案。加强与纪委监委的工作衔接,省检察院指导提前介入30件省管干部案件。

维护网络信息财产安全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大量涉民生犯罪从网下向网上蔓延、网络诈骗犯罪同比增加1.9倍。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电信网络犯罪专项治理,加大对电信诈骗、网络投资诈骗、网络销售违禁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批捕2860人,起诉4235人。

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425人,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1355件。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检察机关持续督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在全国率先发起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批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994人,起诉1128人,同比分别上升16.4%、30.1%。推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工作,会同公安机关初核161条未成年人疑似遭受侵害线索,促成刑事立案70件。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批捕1011人,起诉1687人。建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场所122个,实现市州全覆盖。建立与专门学校工作衔接机制,对罪错未成年人实行分级教育矫治。全省2397名检察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集中开展的禁毒预防宣传“云课堂”活动,覆盖学校3807所、师生430余万人。经过各方努力,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数量连续3年下降。

新一年重点工作安排:

持续推进违法问题监督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冯键表示,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惩严重暴力犯罪、重大金融犯罪,精准治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开展打击网络诈骗专项行动,推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持续落实服务民营经济“川检十条”,在办案中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持续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作,筑牢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多措并举求实效,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时,巩固完善新时代法律监督格局,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持续推进民事执行监督、虚假诉讼领域深层次违法问题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民事检察办案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依法适用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加强检察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官办案的监督管理,以智慧办案平台、大数据中心、办案指挥中心等运用为基础,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好科技支撑和服务,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

红星新闻记者章玲

编辑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