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即吾年④|冰箱、快递、一整只羊:“速运时代”的另类团圆
“过年”的“过”字,本来就意味着流动和变化,未来人们会回忆起这个特别的春节,想起收到的年货,和本来已经日渐模糊却因为分离而变得格外真切的家乡。
往年过年,电视台的一个“传统新闻”是把镜头对准火车,去拍摄那些在火车上吃团年饭的人。那是一种特别的团圆,人们不能及时赶回家,但是在列车这种陌生人的、临时的空间,每个人都愿意交出自己的信任和热情,大家成为一个临时大家庭。
今年这个场面失去了意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很多人没有回家过年。对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在异乡过年。这无疑会让他们心中生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单,或许他们也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团圆”:越是“分别”,就越能体会团圆的意义,而身在异乡,“故乡”的形象也才全部显现出来。
这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20年前,人们的孤单会加倍,那时电脑还不普及,智能手机还没出现,人们会手持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和家人通话,更重要的是,大家还会面临过年吃什么的问题——餐馆和菜市场都停业,会大大加重内心的凄凉。
在2021年,孤单显得没有那么深。由于“就地过年”的气氛早在十几天前就出来了,很多年轻人都收到了来自父母的“年货”。我看到比较夸张的有两种:有不少人接到父母寄来的羊肉,有家在内蒙古的网友,甚至收到了父母寄来的“整羊”,相信如何吃掉它会是一个问题。
这得益于这两年电商和生鲜速递技术的飞快发展。如今,牛羊肉和海鲜,都能很快送到购买者手中,而且保存良好。不久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潮汕朋友在做五彩汤圆,我表达了羡慕,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她寄来的汤圆,还送了一个馒头给我,打开快递盒,用来冷藏的冰都还没有化。
尽管春节大体上是寒冷季节,但是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储存肉制品和鱼都会是一个问题,为此人们发明各种烟熏和腊制技术。小时候在老家,父母年前准备各种美食,都是为了春节几天招待客人,必须盘算好它的保质期。
如果说冰箱克服了春节在时间上的局限,那么速运和快递,则克服了空间的阻隔。在时间和空间上,现在的春节和过去都大大不同了。
“就地过年”这个词,也在无意间契合了人们新的空间和时间感。“就地”,就是选择你脚下的土地,你现在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就地过年虽然打破了传统,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伤害性”,因为人们早已习惯这种这种时空变换。过去20年,有相当多的人在异乡的城市成家立业,他们都有着“双重故乡”,今年的体验,只是再次确证这一点而已。
对“云上团年”来说,具体的地点变得没那么重要。亲人之间的思念,让时空阻隔具备了一种正面价值。这可能是某种“年味”的消散,但也是新体验的创生——“过年”的“过”字,本来就意味着流动和变化,未来人们会回忆起这个特别的春节,想起收到的年货,和本来已经日渐模糊却因为分离而变得格外真切的家乡。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唐小米
编辑黄静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