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基金经理考公务员和硕导跳槽中学,“逆流动”不是躺平

时间 • 2025-11-19 23:29:27
成为
选择
经理
基金

与其将关注点集中在“为何选择”,不如聚焦他们“为何能做选择”。

日前,关于两条人才跳槽的新闻一同登上热搜榜,“颠覆”了普通人的认知。

据报道,前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高峰,因考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的公务员而辞职。高峰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历任管理基金19只。7月2日,由高峰担任基金经理的产品齐齐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告称高峰因个人原因离任。

也在近几日,广州白云区教育局公布了一份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名单,其中一人为河北大学副教授赖老师,其拟聘岗位是中小学物理教师。官方简历显示,他曾主持过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

一位北大硕士,一位大学副教授,都是人们眼中妥妥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职业选择之所以在网上激起热议,源自认知中的“落差”冲击。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高校教授层次高于中学教师,中学教师高于小学教师,以此类推。基金经理更是典型的高收入群体,成熟基金经理百万年薪可能只是起步。如今,放弃高校教职到中小学任教,放着基金经理不当去做公务员,这种“逆流动”带给公众意识冲击是难以避免的。因而,有人感慨这是职业岗位的“内卷”,认为这也是一种“躺平”,高层次人才降维打击,让人生路走得更轻松。

这种看法对吗?显然不是的。当下社会日益丰富多元,体现在职业导向上,即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流动成为常态。社会有流动才有活力,有流动才有进步。早年,“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现象之所以存在,主要在于活力没有充分释放。如今,人们尝试不同的岗位,无论是进阶式跳槽,还是“逆流动”跳槽,都是正常状态的一部分。去年,就有清北毕业生入职杭州等地的街道办、到深圳等地的中学当老师的新闻。今年,与高峰一样考入证监会系统工作的,据不完全统计,还有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公司的人员。基于多元价值下的择业选择,对此不必惋惜遗憾,而是需要尊重和珍惜。

事实上,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是可以躺平的。或许一些人新岗位的收入不能与之前比肩,但我们对于一项职业的评价,不应该只有金钱一个维度。收入、兴趣、社会价值和贡献度,甚至工作地点,都足以成为择业的考量因素。如果一个人遵从内心,选择从事个人认为更能发挥价值、更能收获成就感的职业,同样值得被理解和祝福。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先前,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罗天挚选择加入深圳中学也引发了关注。罗天挚自述“周围的很多人也都极为不解。但我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却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

之所以有部分人眼中的“逆流动”,或与一些“成功学”社会教育有关。过度渲染“成功”的意义,就会失去“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本真。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而一个学有所成、内心笃定的人,才可能成为“自由的人”。

对于“基金经理考公务员”“大学副教授跳槽中小学”,与其将关注点集中在“为何选择”,不如聚焦他们“为何能做选择”。所谓的“逆流动”绝不是躺平,他们的过往经历见证了他们的奋斗,奋斗让他们拥有了对生活选择的权利。而这,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价值取向。

红星新闻评论员文阳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